信息化時代 譜寫智慧城市建設新篇章

今日頭條
鄰章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技術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在眾多新技術的支撐下,智慧城市已逐漸由概念變?yōu)榱爽F實。如今,智慧城市建設已在全國遍地開花,其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亞里...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技術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在眾多新技術的支撐下,智慧城市已逐漸由概念變?yōu)榱爽F實。如今,智慧城市建設已在全國遍地開花,其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亞里士多德在名著《政治學》中曾說:“人們?yōu)榱松娑奂诔鞘?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居留于城市”。

事實上,觀察城市發(fā)展歷程,我們更能發(fā)現城市也在不斷的利用科技技術升級自身,以為身在其中的人們創(chuàng)造更為友好、便利、智慧的生活環(huán)境,重塑其與人們的相處方式。而在當下階段,隨著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的勃興,我們已看到諸多城市開始利用這些新技術作為其城市建設的底層支撐,著力打造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設成效與痛點并存

從現實來說,智慧城市概念與智能機器人一致,也并非是一個新鮮詞匯。早在1990年的舊金山國際會議上,智慧城市思想就被首次提出;而后在1992年,新加坡就提出了“智慧島計劃”,并于2006年啟動“智慧國2015”計劃,拉開了全球智慧城市建設帷幕,吸引了包括德國、巴西、韓國、日本以及我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相繼進入智慧城市建設。

具體到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當時北京開始實施關于智慧城市構建的目標,并隨之帶動“智慧北京”、“智慧廣州”以及“智慧南京”等智慧城市的建設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的推出更將“智慧城市”的理念逐步推向高峰。而當下,從國外研究機構德勤最新發(fā)布的《超級智慧城市報告》來看:在智慧城市建設上,我國已啟動或在建的智慧城市幾乎占據了全球已啟動或在建的的一半份額,以500個在建智慧城市獨占鰲頭,遠超排名第二的歐洲(90個)。

但從現實來說,我國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設,在取得諸多成效、突破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遭遇著智慧城市建設的痛點。諸如在智慧城市建設實踐過程中所出現的“重項目,輕規(guī)劃”、“重建設,輕應用”、“重模仿,輕研發(fā)”、“信息孤島”效益整合難度大等問題。如此種種乃至被部分專家批評為“許多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是形式多于內容”。

諸如“信息孤島”,作為當下智慧城市建設中的突出問題,我們看到在過往的智慧城市建設中,許多城市相繼建設了智慧交通、智慧醫(yī)療、智能樓宇等智慧化服務。

諸如借助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等構建的智能交通,當下已逐步現實了對道路、車輛、乘客信息接入,并能通過這些數據所組建的城市交通大腦實現對通行的調度管理——如險情及時上報、紅綠燈動態(tài)調整等,從而提升城市交通通行能力,緩解城市擁堵問題。

這類智慧服務的建立,自然是能夠惠及于民的。但問題在于這種智慧建設并非是真正的智慧城市建設,而是一種單打獨斗,其與智慧城市核心所在的資源整合還有相當距離。

若以IBM在2010年提出的“智慧城市”愿景——“組織(人)、業(yè)務/政務、交通、通信、水和能源這六種關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類型的網絡、基礎設施和環(huán)境,相互協(xié)作銜接,組成宏觀系統(tǒng)概念”來衡量,我們就能發(fā)現我國諸多智慧城市建設所面臨的痛點所在——即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很多時候只關注到了局部或單一行業(yè)的智慧化,而沒有實現整個體系內部數據資源的打通共享,從而導致了智慧城市建設在用戶體驗上的割裂,使得智慧城市看起來離我們生活非常近,但實際體驗下來卻又發(fā)現他們離我們非常遠。

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對于智慧城市建設而言,有趣的地方在于:過往智慧城市建設所遭遇的痛點,事實上也為當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這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在智慧城市建設的理念上,當前我們已有了重大革新,開始從過往的單純關注技術應用轉變?yōu)榱烁鼮殛P注、考量技術與人文、環(huán)境相結合的新階段,將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以人為本,技術服務于民放在了核心位置。

二是得益于“人工智能技術、云計算、物聯網技術、大數據”的技術革新,他們?yōu)橹腔鄢鞘薪ㄔO提供了重要的底層技術支撐。

從現實來說,智慧城市建設涉及方方面面,是一個極為復雜的系統(tǒng)性工程,其是一個包含著諸如智能樓宇、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醫(yī)療、智能環(huán)保、城市生命線管理、食品藥品管理、票證管理、家庭護理、個人健康與數字生活、政務公開、數字工商、數字景區(qū)、數字校園等在內的智慧綜合聚合,是系統(tǒng)之系統(tǒng)。

要實現智慧城市建設,需要的是多方系統(tǒng)的打通與融合共享,誠如郭仁忠院士所言:智慧城市建設需要構建“統(tǒng)一的數據中心,還要有相對統(tǒng)一的數據平臺,從數據平臺獲取城市管理建設所需的數據。而人工智能技術、云計算、物聯網技術、大數據的綜合運用,則為智慧城市建設統(tǒng)一的數據中心和相對統(tǒng)一的數據平臺提供了基礎。

在此,我們可以從近日碧桂園揭幕的潼湖科技小鎮(zhèn)來一窺在新理念和新技術支撐下,所打造的智慧城市究竟是何模樣。

9月28日,碧桂園潼湖科技小鎮(zhèn)第一期正式開園,“智慧”成為了其主要特色之一,其智慧在何處?

從外顯來看,則是園區(qū)中穿梭的無人駕駛售貨車、無人駕駛物流車、無人駕駛巴士、智慧垃圾桶、零售機器人、智能機器人、無人機巡防、垂直綠化的智慧大樓、人臉識別追蹤、無感支付、智慧餐廳、智慧酒店、智慧出行、智慧能源、智慧市政、光伏發(fā)電、微風發(fā)電、光伏跑道、自動滴灌”等一系列黑科技的聚集。

而其內在則是將人工智能技術、云計算、物聯網技術、大數據這四駕馬車作為了這些黑科技的內在驅動,他們?yōu)閳@區(qū)中的各種智能化產品、設備的應用提供了背后賦能。而其中更為和諧的一點在于:潼湖科技小鎮(zhèn)具備了構建智慧城市的核心要素——將散落各地的數據收集匯總、統(tǒng)一管理這事實上打破了困擾智慧城市建設的“信息孤島”效應,滿足了郭仁忠院士所言的“擁有統(tǒng)一數據中心以及相對統(tǒng)一的數據平臺,并能實現從數據平臺獲取城市管理建設所需的數據”這一構建智慧城市的核心需求。

我們看到,在當前潼湖科技小鎮(zhèn)的運營中,事實上形成了“1個城市大腦(“小鎮(zhèn)大腦”掌控小鎮(zhèn)運營的全方位數據,并充分運用數據進行決策管理)+2個中心(運營指揮中心及大屏可視化、大數據分析與挖掘中心)+4個平臺(物聯網平臺、統(tǒng)一支付金融平臺、互聯網運營平臺、產業(yè)運營綜合平臺)+8個系統(tǒng)(包含智慧交通、智慧安全、智慧能源與市政、智慧機電、智慧酒店等)+N個應用場景+開放接入”的內在運營格局,并且通過B-link物聯網平臺實現了各系統(tǒng)的數據對接和建立聯動機制。當下,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安全、智慧能源與市政、智慧機電、智慧酒店等在內的潼湖科技小鎮(zhèn)智慧城市8大系統(tǒng)已全部實現了各系統(tǒng)數據的打通、對接、集成。

潼湖科技小鎮(zhèn)范本賦能全國智慧城市建設

一個大腦實現統(tǒng)一數據收集,各系統(tǒng)數據的打通、對接、集成,事實上為后續(xù)的城市各方數據共享、融合和充分挖掘從而更好的服務于產業(yè)、居民、政府、生態(tài)建設提供了堅實基礎。

而透過潼湖科技小鎮(zhèn)智慧城市建設的外顯與內在,事實上我們可以說,在新技術和新理念的支撐下,碧桂園的潼湖科技小鎮(zhèn)首先給了我們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具備未來感的智慧城市建設的范本。

在此,若是碧桂園能夠將潼湖科技小鎮(zhèn)智慧城市的建設經驗分享給他們,那么我們也或可預期的是,全球智慧城市建設或將邁入新臺階,那些真正將技術與人文、環(huán)境相結合,服務于民,實現創(chuàng)新、生態(tài)、智慧并舉的智慧城市或會更早到來。

(原標題:技術賦能+理念更新,智慧城市建設進入新時代)

THEEND

最新評論(評論僅代表用戶觀點)

更多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