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云與開源不僅僅是誰吃誰的問題。環(huán)境在變化,歷史在發(fā)展,引出的更多的是我們對于誰能更好的適應這個環(huán)境問題的思考......
以下為譯文:
如果你不贊成云會“吃”掉Hadoop、Pivotal和Red Hat公司,那么如何解釋他們暗淡的前景?
馬克•安德雷斯森(Marc Andresseesssen)的“軟件正在吞噬世界”已經催生了一個完整的技術食物鏈,包括“開源正在吞噬軟件”、“云正在吞噬開源”以及“多云正在吞噬云”等一系列說法。
并不是每個人都對自己所處的地位感到滿意。誰不想成為頂級掠食者或關鍵人物呢?一些人反對上面的排序,堅持認為開源實際上是在“吃”云。
不可否認,我們還是會經常聽到“開源吃云”的說法,“吃”可以有不同的解釋。然而,開源的倡導者們在這場食物鏈爭奪大戰(zhàn)中,很快就變得形而上學了……
公共云正在采用開源軟件,并將軟件作為服務來運行??梢哉f,公共云是由開源驅動的,盡管它們也有大量的私有軟件,但云仍然是消耗資源的一方。從經濟角度來看,云似乎更適合開源業(yè)務。
開源和云,誰吃誰?玩的是完全不同的游戲。開源愛好者關注的是特定的軟件片段以及實現(xiàn)方法。公共云超越了軟件,在一個更為廣闊的層面上運行,在這個層面上,軟件是一項重要的服務,但不是服務的唯一組成部分。
公共云將橫跨海洋彼岸的電纜、數(shù)百萬的cpu、艾字節(jié)的磁盤、豐富的軟件、大量的人員和提供24×7操作,所有這些都集成到一個易處理的實用程序中,任何人只要授權就可以訪問該程序。無論是對于軟件開發(fā)人員還是用戶來說,云服務不僅僅是軟件的一個實例,操作本身就是它的能力。
云的很大一部分價值與底層軟件的關系是正交的:它讓客戶擺脫低價值/高復雜性的操作。而開源軟件常常傾向于非常復雜的操作,這使得打包和交付服務變得更有吸引力。
來自云的不對稱的意外競爭使開源公司困惑,他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事實:自己的軟件的競爭優(yōu)勢,并不是不可逾越的護城河。你突然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產品只是更廣泛產品的一個特性,這一點也不好玩,但這就是軟件的現(xiàn)狀。聲稱開源正在吞噬云,就像那些聲稱自己吞噬星巴克的咖啡豆農一樣:它有意忽視了絕大多數(shù)消費者的需求。
我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因為一位年輕熱心的IBM員工,他勇敢地為“混合云改變了云市場的一切”這一夸張論點進行了辯護。其實沒有多少IBM員工會這樣做,尤其是在不上班的時候,所以我不得不為他的努力鼓掌。但他的論點一開始就簡單地認定“開源將吃掉云”,這是一種對開源固有的優(yōu)越性的盲目崇拜,而沒有更廣泛的考慮客戶問題、價值主張、價值鏈中的位置或潛在的經濟學。
因此,在這篇文章中,我點燃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敵對之火,以便更好地理解這場辯論。
亞馬遜與開源公司
目前的爭論主要集中在亞馬遜和一些開源公司,例如Elastic和MongoDB。雖然AWS長期使用“客戶告訴我們……”作為對話的前綴,但它正在提供自己的服務,這些服務是基于開源項目的或與流行的開源項目兼容的,從而與那些項目相關的商業(yè)開源公司有了競爭。例如,AWS慷慨地創(chuàng)建了一個新的開放源碼發(fā)行版,其中Elastic作為專有軟件保留下來了。
此舉引發(fā)了很多大膽的博客文章,也有一些公司開展瘋狂的認證工程,以阻止AWS使用所謂的開放源代碼的軟件。如Cockroach實驗室和Redis實驗室,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新許可證。這重新引發(fā)了一場關于開源存在主義的哲學爭論:它是免費的嗎?還是要保護關鍵項目貢獻者的權利?開源的權威人士似乎并不支持這種方式。
而且,讓開源軟件發(fā)揮作用的不只是AWS。谷歌和微軟都有許多建立在開源軟件上的服務,并且還在開源他們自己的一些軟件。AWS扮演了新的開源角色,這讓以前同樣另類的微軟很感興趣,同時微軟通過與開源公司Databricks和Hashicorp等公司的深入合作來創(chuàng)建服務。
云的出現(xiàn)也迫使許多開源公司更加認真地對待自己的服務。Elastic和MongoDB都有運行在大型公共云上的成功的云服務,通過這些云服務,他們有機會證明自己的價值,因為沒有人比他們更擅長操作自己的軟件。甚至有人認為,AWS的加入為這些公司的服務帶來了好處。
但最根本的問題是,客戶是喜歡OSS公司提供“更好”的個別服務,還是更喜歡來自公共云的“什么都不缺”的服務?雖然公共云可能沒有寫軟件,但他們可以在全球范圍內管理你所有的服務,更深層的和更容易的集成服務,獲取的成本較低。
完全取代?
彼得·萊文認為,我們在這個問題上有點過度緊張了:
“我還認為,我們過度關注了來自公共云供應商的威脅。盡管這些供應商可能會托管開源項目,但迄今為止,據(jù)我所知,沒有一家開源公司完全被云提供商取代。”
事實上,一些大的OSS公司最近已經失去了銷售動力和獨立性。從這些公司前景黯淡的狀態(tài)來判斷,它像是新的頂端捕食者——云的杰作。
OSS想要贏得這場食物鏈競賽需要對此原因做出解釋,尤其是在軟件公司繁榮時期和股市觸及歷史高點的時候。值得關注的是Hadoop公司的困境,還有最大的開源公司Red Hat。
Hadoop
不久前,Hadoop和它的商業(yè)旗手發(fā)生了一件大事。Cloudera、HortonWorks和MapR總共籌集了超過15億美元的資本(分別為10億美元、2.48億美元和2.8億美元)。其中包括英特爾對Cloudera的二次投資——針對Hadoop的想法令人感到奇怪。
Cloudera和Hortonworks都通過ipo籌集了3.35億美元。然而,令人失望的財務業(yè)績迫使兩家公司合并到一起。今年早些時候,兩家公司悄無聲息地合并,而它們的創(chuàng)始人則悄悄離開了公司。兩家公司的總市值從宣布合并時的52億美元降至如今的25億美元左右。后來,MapR還是以很低的價格賤賣給了HPE,還被后者吹噓為“一筆好買賣”。
Hadoop留下了一堆客戶的眼淚,他們花了大筆資金建造“數(shù)據(jù)湖”,卻難以成功部署和管理這些數(shù)據(jù)湖,更不用說在這些湖中尋找業(yè)務回報了。與此同時,大數(shù)據(jù)業(yè)務已經轉向云計算,因為云計算更便宜、更容易。正如馬修·洛奇所說:“Cloudera沒有生在云時代。”
當時有人聲稱Hadoop將取代各種專業(yè)的、成熟的數(shù)據(jù)庫技術,但Hadoop最終成為了一個萬能的數(shù)據(jù)交易工具,卻什么都做不了。Hadoop給我們的教訓是,我們應該再次警惕那些即將到來的“下一個大事件”,它們會掃除之前的一切。
Pivotal
Pivotal是Pivotal Labs、SpringSource和Greenplum等收購項目的合并體,加上VMware對這些業(yè)務的投資。Pivotal在2018年4月的IPO中以每股15美元的價格融資5.55億美元。它的峰值是74億美元,隨后由于“銷售執(zhí)行”問題和“復雜的技術”而錯失良機。當VMware收購它時,其市值已經跌至22.5億美元,每股15美元。有關交易的法律文件可能已經送達。還有,Cloud Foundry最初是作為一種服務來設計的,但卻發(fā)現(xiàn)自己陷入了向那些部署和管理服務的企業(yè)銷售產品的復雜境地;然后,他們選擇了云。
Red Hat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Red Hat(紅帽),它是開放源碼的長期代言人。Red Hat是最初的能夠圍繞開源構建良好業(yè)務的成功范例。然而,“模范”已經漸漸遠離人們的視線,為什么?因為有云。
直到去年,紅帽有數(shù)十億的收入,不錯的利潤率,數(shù)十億的銀行存款,兩位數(shù)的增長。IBM斥資340億美元收購了有史以來最高價格的紅帽公司。我個人認為IBM出價過高,不過紅帽管理層和股東愿意拿走IBM的錢這一事實表明,他們不相信IBM在云時代有未來。他們樂于以一個僅在6個月前就創(chuàng)下歷史最高股價的價格離場,這表明他們對恢復這一估值的能力信心不足,更不用說超越這一估值了?,F(xiàn)在來看,這可能是一個明智的舉動。
對于IBM來說,Red Hat可能看起來像一塊寶石(任何沒有縮水的東西都會縮水),但它們也存在云相關性問題。
事實上,Red Hat是商業(yè)開源的典型代表。紅帽公司面臨著一個非常傳統(tǒng)的技術產業(yè)問題:過時。他們的大部分收入來自“基礎設施相關產品”,即RHEL服務器操作系統(tǒng)。隨著計算從客戶數(shù)據(jù)中心轉移到公共云,RHEL并沒有隨之轉移。雖然說云在Linux上運行,但是不能在RHEL上運行。AWS、Azure和谷歌不會為Linux支付Red Hat。最終紅帽公司在2018年開始萎縮,其核心業(yè)務增長放緩,連續(xù)兩個季度未能達到華爾街的預期,這被認為是成長型股票的問題,該公司三分之一的估值消失。
歷史永遠向前發(fā)展
有句話“成功是一個糟糕的老師”被很多人認可,包括比爾·蓋茨。當前的開源情況與微軟在21世紀早期的情況驚人地相似。這家公司原本經營得很好,很享受現(xiàn)狀。但后來開源軟件和軟件即服務(SaaS)撼動了這個舒適的世界,該公司拒絕做出改變,而是更喜歡以前的世界秩序。
對于云的興起,一些開源軟件公司的反應驚人地相似。當你認為終于有一個完美的模型時,它就會被打亂。開源并不是軟件歷史的終結。歷史永遠向前發(fā)展,尤其是對技術而言。事實上,開源是一種脆弱的商業(yè)策略(依賴于項目和軟件公司之間松散的關系),而不是一種好的商業(yè)模式。
正如微軟和上一代軟件開發(fā)人員最終不得不接受和做出改變一樣(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敗了),商業(yè)開源世界也是如此。在面對新的發(fā)展趨勢時,固執(zhí)己見和墨守成規(guī)是不可取的。適者生存。
開源將作為一種開發(fā)模型而存在。
很難想象有任何一種基礎設施或開發(fā)軟件不是開源的。但這遠遠不夠,未來的商業(yè)戰(zhàn)略還將部署更多的工作。下一個偉大的開源努力可能是使多云成為現(xiàn)實,至少對于關鍵的工作負載是這樣的。但是,新型業(yè)務模型必須將服務作為主要交付模型,并對云服務的特征——集成級別做出重要的部署。
原文作者:CHARLES FITZGERA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