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6 日,由中科院和騰訊數據中心主辦的“人工智能新時代:中國互聯(lián)網設施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高峰論壇在中國科學院學術會堂舉行,這次論壇的主題是“經世致用”,探討人工智能時代的互聯(lián)網基礎設施建設。
AI 時代的互聯(lián)網基礎設施
在論壇中,剛剛參加完世界互聯(lián)網大會的鄔賀銓院士,主要從 5G 網絡建設發(fā)展的角度來探討互聯(lián)網基礎建設的未來發(fā)展。鄔賀銓表示,人工智能將迎來 5G 的發(fā)展,我國 5G 最早有可能在 2019 年中實現(xiàn)商用,基于 5G 網絡技術的數據服務將可更快地在線訪問更多數據。
因此,鄔賀銓認為,基于信息的即時性需求,互聯(lián)網服務將更多地省去本地存儲的數據并轉而依賴于云;5G 時代對數據中心選址、網絡設施、電力供應能力都會提出新的挑戰(zhàn)。
從鄔賀銓院士的觀點出發(fā),騰訊數據中心負責人鐘遠河認為,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的不斷發(fā)展,互聯(lián)網基礎設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主要體現(xiàn)在需求放大、個性化增強、成本激增、能耗壓力巨大等幾個方面;而騰訊的戰(zhàn)略目標是連接一切,因此對互聯(lián)網基礎設施的要求也相對更高。
為此,鐘遠河介紹了騰訊公司在數據中心建設方面的進展。他表示,從 2000 年在深圳東門建立的第一個 IDC,到 2016 年 5 月在西部實驗室“孕育”的 T-block,騰訊數據中心已經經歷了四代演進過程;發(fā)展到今天,第四代比第一代的建設成本下降了 40%,交付周期下降了 83%,運營效率提高了 100%,而 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評價數據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標,下降百分比多越好)也下降了 27%,總體可用性也達到了 99.995%。
鐘遠河還透露,在過去三年的發(fā)展中,騰訊數據中心的員工從幾十人逐漸破百,而服務器數量也從不足 30 萬臺增加到 80 多萬臺。另外雷鋒網了解到,騰訊數據中心還在發(fā)展過程中申請了 103 項專利。
數據中心的智慧化
不過,人工智能時代的發(fā)展,給互聯(lián)網基礎設施帶來的不僅僅是挑戰(zhàn),也有一些新的發(fā)展機會。根據鐘遠河的介紹,目前騰訊數據中心已經采用了多項 AI 相關技術。
以數據中心的巡檢為例,騰訊數據中心首席產品專家介紹,巡檢其實是數據中心最平常的工作;每個數據中心每年要巡檢 4811 次,檢查設備 3449115 臺次,巡檢點 10708086 個……這些復雜的工作量如果采用傳統(tǒng)方式來處理,不僅質量難以保證,而且數據無法使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騰訊數據中心開發(fā)出智能輔助工作管理、Pad 或手機引導式交互、RFID 標牌快速識別、智能數據分析等方法,打造了一個自研的“精品化電子巡檢工具”,并且形成了能夠思考的巡檢智庫;其核心就是應用 AI 技術,將十多年的運營經驗轉化為巡檢工作的智能輔助工具。
另外一個 AI 技術的應用案例是騰訊數據中心的 Nebula 平臺,包括數據中心資源管理、數據中心管控平臺、數據中心運營管理和數據中心服務管理幾個組成部分;通過 Nebula,能夠有效實現(xiàn)數據中心的自動化運營。
除了 AI 技術的加持,騰訊數據中心在硬件方面也有很多創(chuàng)新。比如說它所采用的“冷熱電三供聯(lián)”,可以將余熱回收,然后通過吸收式冷機為機房制冷,從而大幅度提升供電效率。與此同時,為了縮短建設周期、實現(xiàn)標準化,騰訊數據中心研發(fā)出 T-block 模塊化建設模式;雷鋒網了解到,12 月 1 日成立的騰訊深圳光明 T-block 數據中心 60 天就能實現(xiàn)交付,安裝測試各占一個月。
最后,關于騰訊數據中心的未來發(fā)展,鐘遠河表示,與 Google、亞馬遜等巨頭相比,騰訊數據中心在服務器數量上還遠遠不足,因此會著力彌補這一差距;不過鑒于現(xiàn)在 80% 的數據中心都在一二線城市,未來兩三年騰訊可能會傾向于在貴州、云南等邊遠區(qū)域配置數據中心,到時候邊遠地區(qū)數據中心的占比會達到甚至超過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