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案例】拼多多:一個神奇增長的故事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泛彼柏舟丶商業(yè)新知
過去幾年,紅利燃燒干凈,無論你是一個巨頭公司,還是一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大家都困于增長乏力。但拼多多卻制造了一個指數(shù)級的增長: ①破1000億GMV僅用2年(京東用了10年,淘寶用了5年,剛剛上市的美團用了6年);...

過去幾年,紅利燃燒干凈,無論你是一個巨頭公司,還是一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大家都困于增長乏力。但拼多多卻制造了一個指數(shù)級的增長:

①破1000億GMV僅用2年(京東用了10年,淘寶用了5年,剛剛上市的美團用了6年);

②活躍用戶數(shù)3.4億,淘寶的一半多;

③目前GMV(成交總額)2621億元,是京東的60%以上;

④成立三年即上市,IPO當天市值288億美元,是京東的一半以上,是美團的一半以上。

“增長這么快,全靠賣假貨”,這是媒體輿論最多的解讀論調(diào),于是,在上市的頭一個月,拼多多大概蒸發(fā)掉了35%左右的市值。

但如果從商業(yè)的角度,從更理性的客觀視角去觀察,拼多多真的“Low”嗎?

我們今天就從兩個視角,再次詳細反思下這個案例。

(一)

創(chuàng)新增長戰(zhàn)略

教科書般的低端顛覆式創(chuàng)新

(資料來源:招商證券)

如圖,過去幾年,我們會看到京東和阿里的客單價一直在提升,這代表著產(chǎn)品在升級,用戶也在升級。但這種升級持續(xù)下去真的好嗎?

哈佛大學的克里斯坦森教授,提出了一個性能過度效應,即隨著技術越來越高地滿足高端用戶,對于大眾用戶,或是低端用戶而言,這個技術本身就性能過度了。而且,恰恰由于這個技術過分好了,反而滿足不了大眾市場的需要了。

舉個例子,假如你是一個汽車廠商,通常90%的研發(fā)費會花在你最后10%的性能提高之上,可是這最后10%的性能,對于普通用戶來講有沒有用處?沒有。

而當這種性能過度效應出現(xiàn)后,就給后來的顛覆者創(chuàng)造了機會。換句話說,繼阿里、京東之后,那個后來者不是拼多多可能也是某多多。

這里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市場空白,是屬于小公司的機會:未被滿足的低端市場。

那么,后來者該如何完成低端顛覆式創(chuàng)新呢?有兩個關鍵步驟:

①需求:

先從需求出發(fā),去識別由于高端技術性能過度而導致的未被滿足的大眾市場,通常是低端的、邊緣市場;然后引入新興技術和產(chǎn)品,通常更方便、更便宜。

②供給側(cè)改革:

用技術升級滿足低端需求,并最終形成自己的護城河。

注意:如果你從低端切入,并且永遠待在低端的話,這不叫顛覆式創(chuàng)新。只有完成了第二步,從需求主導變成供給主導的時候,顛覆式創(chuàng)新才是真正的完成。

而拼多多的發(fā)展,可謂是教科書般的低端顛覆式創(chuàng)新。我們來詳細拆解下這一進程:

1、新買家:(五環(huán)以外)低消人群

提起拼多多的用戶,多數(shù)人的第一感覺就是“Low”。

如上圖,從區(qū)域性以及從學歷方面看,拼多多的用戶確實偏低端一些,實際上拼多多的用戶跟快手用戶的重合度極高,但是跟淘寶用戶的重合度大概有50%,而跟京東用戶的重合度很小。

但要注意的是,這只是我們五環(huán)以內(nèi)的人以為的那種Low,你沒有看到或者沒有認知到的是,這個群體的龐大商業(yè)價值:

①2017年,除了發(fā)達城市,中國城市人口的可支配消費每個月不到2000塊錢,中國的本科生及以上人的比例僅為10%;90%的家庭年收入低于20萬。

②農(nóng)村呢?據(jù)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中國農(nóng)村人口6.74億,占全國總?cè)丝诘?0%。

他們的狀態(tài)是怎樣的?一些文章里是這樣描述的:

“這些人的生活圈子封閉,他們關心的是生存,以及消磨掉為生存而工作的時間。”

“他們不在意品牌,甚至不了解哪個是正品(正品往往晚于山寨品觸達他們);一般不會為品牌付溢價(除非圈子里人都認可的本地品牌)。”

是不是跟你以為的概念不一樣?但這些價值,黃崢看到了,他說:

“只有在北京五環(huán)以內(nèi)的人才會說這是下沉人群。”

“不是低端市場,是大眾市場。”

“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五環(huán)以內(nèi)的人看不懂。”

2、新賣家:低端供應鏈

當年,淘寶上市后,同樣受到了很大的輿論壓力。2015年,淘寶開始了打假行動,一下消失了24萬低端商家,他們?nèi)ツ膬毫耍?/p>

看,2015年5月份,淘寶打假。2015年7月份,京東拋棄了同樣面對低端產(chǎn)品的拍拍。2015年9月份,拼多多上線了。

所以,梁寧說,拼多多成建制地接收了這些被淘寶和京東“拋棄”的商家。

他們多為低端供應鏈,質(zhì)量很差,但是價格非常便宜,而且他們積累了大量的電商運營經(jīng)驗,他們非常了解低消用戶。

很多供應商都是當?shù)氐墓S,他們采用C2M或者是C2B的方式,廠家直接生產(chǎn),沒有供應商。在拼多多里面直接賣給用戶,所以價格超低。

3、新連接:微信拼團

微信拼團,拼多多神奇成長的起點。

拼多多充分利用了微信流量和拼團(傳統(tǒng)團購)的方式,把左側(cè)的低消用戶和右側(cè)的低端供應鏈在恰如其分地在2015年這樣一個特殊時刻,連接在了一起。

它怎么做起來的?涉及以下一些關鍵點:

①新的技術工具:

當時,智能手機出貨量,在一、二線城市的增長,都已到了極限點,但是在農(nóng)村和四、五線城市還有著巨大的增長機會。于是,小米的紅米手機,靠著低價,迅速崛起。

②新的巨大流量池:

紅米手機和微信結合起來,于是就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巨大流量池,這個流量池被忽略掉了,沒有人從這個流量池里面獲利,直到拼多多的出現(xiàn)。

2018年,微信每月活躍用戶9.3億,淘寶5.5億,中間有3.8億用戶的差距。這就是一個新的大眾市場缺口。

③單品拼團購物:

拼多多一開始有自己的流量嗎?完全沒有,它利用的是用戶自己的微信流量,來做自己的電商。這是一個典型的低端技術。

各位再回憶一下,拼多多在最早的時候有沒有APP?沒有,連APP都沒有,直接用H5在微信里面,在用戶的朋友圈和微信群里面做電商。H5的體驗好不好?不好,根本完成不了APP電商里面有的搜索、收藏、購物車,所有好的體驗它都沒有。

在這種情況下,它愣逼出來一個最簡單的操作,就是單品購買。任何一個單品都可以構成一個商品,你不用存儲,不用放到你的購物車里,看到商品直接點擊參團購買,把體驗做到極致。

所以,拼多多用戶體驗單一要素最大化,就是把單品拼團購物的體驗做到了極簡單,聚焦單品購物流程,把在微信群里面看到并參加拼團的流程做到了極致的簡單。

④社交電商:

微信的好友關系其實就是拼多多起飛的燃料。

想想看,你為什么會在拼多多購物?原因有兩個:

和熟人拼團更便宜,還可以互相推薦東西;

可以邀請好友幫忙砍價,助力免單等等。

對此,梁寧分析說:

絕大多數(shù)人是不愿意做選擇的。所以,一看到身邊的朋友做了選擇,而且那個價格比原本單價要便宜非常多,這個決定就促使自己原本沒有的銷售欲望就被激發(fā)出來了。這是在拼多多里購物的原因。

小結:

拼多多的未來

如今,拼多多用戶數(shù)3.4億,已經(jīng)是淘寶的一半;訂單量已經(jīng)超越京東,訂單額是京東的60% ,那么,它的未來會怎樣?

混沌大學的一位同學做了一張圖表,如下,分析了未來拼多多可能的三條道路:

道路一,它沿著自己這條進步曲線的速度往上去走。很顯然,這條道路資本市場是不接受的,媒體也不接受,因為假冒偽劣等。

道路二,所謂的天貓化,我們把它叫騰籠換鳥。就是把這個曲線的斜率往上掰,盡快的把自己的品牌升級、供應鏈升級。

道路三,更拼多多的化,貼地飛行,貼著低端市場、大眾市場的需求來走的第三條道路。

我們不是一定要做更貴的東西,去給更好的用戶,我們就是給大眾用戶,提供價格低廉的正品好貨,有沒有可能呢?

這樣的事情在中國歷史上過去幾年有沒有發(fā)生過?有,小米,正品且便宜,從而打掉了山寨手機的市場。所以,梁寧更是直接地說:拼多多的每一個假貨背后,都有可能誕生一個小米。

這是拼多多的下一步挑戰(zhàn)。

關于拼多多的未來,黃崢本人是怎么思考的?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這樣表述說:

“我們不會做天貓模式,不是現(xiàn)在不做,以后也不會做。這個模式對我們來說行不通。我得想一個其他的辦法來做所謂的品牌升級這件事情,應該是不一樣的。”

“供應鏈升級將是我們很長時間內(nèi)的戰(zhàn)略重點。拼多多的最終模式是使得上游能做批量定制化生產(chǎn),但我們現(xiàn)在對上游的投入和整個產(chǎn)業(yè)鏈的賦能都太弱了。”

與之相關,黃崢在微信文章《市場多一點還是計劃多一點關于,供給側(cè)改革的一點想法》里說:

“供給和需求是一體的兩面,互為促進,有點雞生蛋、蛋生雞的味道,好像說不清誰先于誰。但要變革總得從一頭抓起。要根本上改革供給側(cè),得先變革需求側(cè),需求側(cè)是拉動變革的牛鼻子。”

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說,大家看到拼多多的成功是拼團,這只是在需求側(cè),這是第一步。大家沒有看到拼多多最厲害的后手,是在供給側(cè),是在供應鏈的升級方面。

有一篇文章分析道,說微信拼單大家都可以模仿,但是供應鏈這個核心堡壘不是誰都能建立起來的。有一個年輕人叫張銀杰,他在河南中牟的一個大蒜基地買了很多大蒜,在拼多多拼了一個團之后,把大蒜賣到北京來。結果北京人在張銀杰這兒買的大蒜價格是在北京超市價格的1/4。

基于此,作者說,拼多多看明白了這一點,計劃在2018年投入100億去培養(yǎng)500個類似于河南中牟大蒜這樣的原產(chǎn)地,培養(yǎng)10000個類似張銀杰這樣鏈接農(nóng)戶和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的新農(nóng)人,從而讓更多的商品交易鏈路被縮短。

未來,拼多多究竟會走哪條路?現(xiàn)在還不是很清楚。但是,2018年8月31日,拼多多公布了上市之后的第一份季報,之后拼多多的市值一路上升,甚至有一天超過了它上市第一天的市值,超過了300億美元的市值。

曾經(jīng)一度跌破發(fā)行價,但是投資者為什么開始看好拼多多呢?媒體分析,其中一個答案就是天貓化。不管黃崢是否承認,拼多多確實有著效仿天貓的趨勢。

?小互動:

如果你是黃崢,如何思考拼多多的未來?歡迎在文尾微信留言,分享你的真知灼見。

(二)

創(chuàng)始人的思考方式:

重視理性與常識,換個維度看世界

在一個看似沒有任何機會的飽和競爭領域,黃崢看到了什么與眾不同的東西?或者說黃崢有什么與眾不同的思考方式?我們再來一起探討下。

黃崢看到了連王興都沒有看到的什么?

我們從頭說起。王興的副手王慧文,曾在一篇文章里面提到分類的重要性,他引用了產(chǎn)品大師張小龍的一句話:“設計即分類”,進而認為:產(chǎn)品即分類,商業(yè)模式即分類,戰(zhàn)略即分類。

換句話說,能夠在原有的市場里面找到一個新的角度或者維度進行分類,是你實現(xiàn)突破的重要一步。

如何區(qū)別互聯(lián)網(wǎng)的商業(yè)模式?王慧文做了如下的分類:

B1換句話說就是實物電商,B2換句話說叫是生活服務電商。2010-2011年左右,美團做了一個最重要的決定,當所有其他人團購實物的時候,王興說,實物電商的菜是阿里的,不能做,所以他轉(zhuǎn)戰(zhàn)做了生活服務這道菜。

按照這個分類,拼多多所在的電商領域是實物電商,已是紅海中的紅海,你看,即便是戰(zhàn)力兇猛如王興,也唯恐避之不及,但為什么黃崢進去了?他看到了連王興都沒有看到的什么?——

從PC時代到手機時代,供給和需求的匹配關系發(fā)生了本質(zhì)變化。

電商有三要素:人、貨、場,如果按照前文的分類,王興的維度是貨的品類:實物或者服務。但是黃崢的分類維度是什么呢?人與貨的匹配方式。

你看,當媒體問他將來會不會做全品類擴張。黃崢說:

“全品類擴張還是傳統(tǒng)的流量邏輯,品牌升級是五環(huán)內(nèi)的人群俯視的視角,我不認為拼多多要品牌升級,要全品類擴張,這是不對的。我們要做的事情永遠是匹配,讓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場景下,買到合適的東西。”

人和貨的匹配,這件事情是黃崢的要點。

另外一個問題,人和貨,哪個更重要?對這個問題的不同認知,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比如,阿里也是人和貨匹配,但貨更重要,人找貨。拼多多呢?人是核心,貨找人。

在互聯(lián)網(wǎng)下半場,在PC轉(zhuǎn)移到移動的下半場,黃崢看到了很多人都沒有看到的一件重要事情:供給和需求的匹配關系發(fā)生了本質(zhì)變化。如下圖:

從PC到移動,他們共同的變化是什么?前者是流量邏輯,比如搜索,人找信息或者人找貨,后者是人的邏輯,是推薦的動作,是信息找人或者是貨找人的邏輯。

也就是說,今日頭條、快手、拼多多等新興的幾大巨頭,他們有統(tǒng)一的底層邏輯,是將供給和需求的匹配完全反過來了。

對此,黃崢的表述是這樣的:

(資料來源:《財經(jīng)》小晚,2018年4月4日:《對話拼多多黃崢》)

“在別人看來,拼團不過是一個創(chuàng)造GMV增量的工具;而拼多多是人的邏輯,我們通過拼團了解人,通過人推薦物,拼多多未來會從人工選品到全部由算法和機器來選擇。”

“騰訊做電商失敗是因為他們理解電商就是流量*轉(zhuǎn)化率=GMV。流量邏輯在今天是無法成功的,騰訊有全中國最大的流量,投了一堆垂直電商,如果按照這個邏輯騰訊早成了。”

“流量分發(fā)模式的頂級商業(yè)模式是搜索引擎,而對于拼多多來說,搜索占比很低。拼多多的主體模式不是關鍵詞的流量分發(fā)模式,我們始終關心的是主體場景,一個人推薦給另外一個人,或者打開APP看到主屏幕的推薦。拼多多APP里幾乎沒有搜索,也不設購物車。”

“為什么我們的搜索場景小?因為手機上敲字比在PC上麻煩,這個變化看起來是微妙的,但是對消費者日常的影響是巨大的,比如說原來50%搜,現(xiàn)在 15%搜,整體的基礎邏輯都改變了。在這種前端的用戶消費狀態(tài)發(fā)生巨大改變的情況下,其實是在呼喚新的模式。”

基于此,黃崢對競爭也有著與眾不同的理解,淘寶是拼多多的競爭對手嗎?

黃崢認為,拼多多跟淘寶,是一個錯位的競爭,并不是在同一個平面里面來爭這一個地盤,也不會影響淘寶的成長。他這樣說道:

“阿里京東、滴滴美團,他們是帝國式競爭,有明確地盤界限,但是我覺得,我們這一代人的思路不該是這樣。拼多多和淘寶更像是兩個不同的維度在慢慢融合,拼多多用支付寶也用菜鳥。”

事實上,互聯(lián)網(wǎng)下半場,獲得神奇增長的公司并不僅僅是拼多多,還有今日頭條、快手、美團、滴滴,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呢?供給和需求的智能匹配。

所以黃崢說:

“你可以想象把今日頭條下的信息流換成商品流就是拼多多”

在這一底層思維的邏輯下,拼多多未來增長飛輪也許是這樣的:

微信拼團、供應鏈改造、智能匹配,如果這三件事情全部建立起來,更多的需求就會有更多的供給,更多的供給和需求之間,就會產(chǎn)生更聰明的智能匹配,然后讓這個輪轉(zhuǎn)起來,這將成為拼多多的增長飛輪。

所以,現(xiàn)在來看,拼多多的風險是這個飛輪還沒有轉(zhuǎn)起來,如果這三件事情都做好了,就是它的護城河。

?小互動:

你所在的行業(yè),傳統(tǒng)的分類標準是怎么分的?是按人群高端、低端,還是按男女分的?你能不能用新的角度或者維度看行業(yè),重新分類?

歡迎在微信文尾留言分享,你的全新分類標準,將會給你的事業(yè),甚至給你的人生開創(chuàng)巨大的空間。

為什么黃崢會有這樣的認知呢?

感受到了嗎?創(chuàng)始人的認知水平,才是一個公司真正的邊界。我們都生活在自己的主觀世界里,而它卻是一個真實無虛的世界。

能夠面對同樣的事情,看到不同的維度,黃崢這種思考方式是如何形成的?

我發(fā)現(xiàn)有兩個人對他產(chǎn)生了很重大的影響,段永平和巴菲特。

2006年,段永平拍下了一個跟巴菲特吃飯的機會,帶著黃崢去了現(xiàn)場,那年他很年輕。這對黃崢產(chǎn)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黃崢回憶說,巴菲特讓他意識到了簡單和常識的力量。段永平則教他本分和平常心。

我們通過黃崢的一些言論來感受下吧:

本分和平常心

“拼多多的價值觀是本分。本分是在你的位置上應該干什么事。”

“段永平說快就是慢,慢就是快。他說用平常心做事情會更好。但是他又說其實平常人很難有平常心。”

“花大量的時間去研究什么是正確的事,然后再去想如何把事做正確。好的決定往往是艱難的,需要付出痛的代價。一個好公司應該花力氣去解決/克服那些正確而又難的問題。”

常識

“要有勇氣去面對常識,用常識做理性的判斷,用理性的意念指引自己的行動。”

“人的思想很容易被染污的,當人對一件事情做判斷的時候,往往要了解背景和事實,之后需要的不是睿智,而是面對事實時是否有勇氣依然用理性、用常識來判斷。”——《讀羅素:幸福與對自由的貪婪》

黃崢是個怎樣的人?自媒體人曲凱說,黃崢給人的感覺就是:一手《窮查理寶典》,一手《毛澤東選集》。

以下是黃崢在個人微信公眾號上列出來的一些準備寫的文章,你可以自己來感受下他的思考方式:

小結:

最后說一下,其實不止黃崢,幾乎所有在互聯(lián)網(wǎng)下半場瘋狂增長的公司創(chuàng)始人們,大多都共同擁有以下三個特征:

①獨立思考。

②熱愛讀書,精讀經(jīng)典。

③相信理性、相信理論、相信理論的力量,按照理論去詮釋力量。(來源:泛彼柏舟丶商業(yè)新知 編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THEEND

最新評論(評論僅代表用戶觀點)

更多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