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或在將來取代電腦

幫企小幫手
那些沒有預計到公用電網出現的公司紛紛陷入了困境,這既包括那些靠生產小型發(fā)電設備發(fā)了大財的設備生產廠家,也包括一度靠小型中央電廠、區(qū)域電網和照明設備壟斷市場的電力巨頭愛迪生。

在19世紀末期,如果你告訴那些自備發(fā)電設備的廠家以后可以不用自己發(fā)電,大型集中供電的公用電廠通過無所不在的電網就可以充分滿足各種廠家的用電需求,人們一定會以為你在癡人說夢。然后到20世紀初,絕大多數公司就改用由公共電網發(fā)出的電來驅動自家的機器設備,與此同時,電力還開始走進那些置辦不起發(fā)電設備或買不起小型中央電廠昂貴電力的百姓家,從而無意中為家用電器的勃興提供了舞臺。

那些沒有預計到公用電網出現的公司紛紛陷入了困境,這既包括那些靠生產小型發(fā)電設備發(fā)了大財的設備生產廠家,也包括一度靠小型中央電廠、區(qū)域電網和照明設備壟斷市場的電力巨頭愛迪生。

大約從十年前開始,在電力領域發(fā)生過的故事又開始在IT領域上演。由單個公司生產和運營的私人計算機系統(tǒng),被中央數據處理工廠通過互聯(lián)網提供的云計算服務所代替,計算機應用正在變成一項公共事業(yè)。如此一來,越來越多的公司不再花大錢購買電腦和軟件,而選擇通過網絡來進行信息處理和數據存儲,一如當年廠家們放棄購買和維護自由發(fā)電設備。那些像Google和亞馬遜等那樣能夠提供云計算服務的公司就像當年的公用電力公司一樣,必然能占得先機,在一段時間內打敗微軟和甲骨文等那些沉迷于向私有計算機系統(tǒng)提供軟硬件設備的供應商和服務商,直至后者能迎頭趕上云計算革命。

不僅僅是公司對于自身信息部門的觀念發(fā)生了改變。近年來,人們長期以來持有的對電腦的觀念也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雖然大部分人在家里或上班時仍然依賴個人電腦(畢竟智能手機更多仍被視為休閑娛樂設備),但人們利用個人電腦的方式已與以往非常不同,我們不再依賴電腦硬盤中的數據和軟件,而是更多利用公共互聯(lián)網傳來的數據和軟件。人們的電腦正在變成這樣一種終端,其力量和作用不是主要來自電腦里的內容,而是主要來自電腦連上的互聯(lián)網——尤其是連入互聯(lián)網的其他電腦。更極端一點的說法是,整個互聯(lián)網和所有聯(lián)網的電腦組成了一個巨大的電腦。

其實早在互聯(lián)網出現之前,人們就已意識到,從理論上講,電腦運算的能力和電力一樣,可以在大規(guī)模公用“電廠”中生產,并通過網絡傳輸到各地。就運營而言,這種中央“發(fā)電機”會比分散的私人數據中心更有效率。1961年,當電腦科學家剛剛開始思考如何讓電腦對話時,網絡互聯(lián)領域專家約翰·麥卡錫就預言:“未來電腦運算有可能成為一項公共事業(yè),就像電話系統(tǒng)已成為一項公共事業(yè)一樣。”

每當網絡互聯(lián)領域出現了新的發(fā)展,就會有一批人試圖把電腦公用運算搞成一筆大生意。在大型機時代,就有公司在分時運算的基礎上將中央電腦租給其他企業(yè)使用,使后者能通過電話線與中央電腦直接連接。在1970年代,一些像自動數據處理公司那樣的企業(yè),已開始在有償基礎上向社會提供某些例行的運算服務,比如工資數據處理。

當蒂姆·伯納斯-李在1990年創(chuàng)立萬維網時,用一個巨大的公共在線數據存儲器來取代一切私人的線上線下數據存儲器似乎已近在咫尺,而一大批應用服務提供商,也冀望通過互聯(lián)網向企業(yè)傳輸軟件。

然而這一切并沒有迅速發(fā)生,最大的障礙出現在網線上:能夠取代你硬盤中軟件的復雜軟件,要求擁有迅速轉移大量數據的能力,這在傳統(tǒng)低速的撥號上網時代是做不到的。運行復雜軟件會使電話線的運載能力迅速超負荷,或對調制解調器造成損壞,個人電腦會因此停機。

但即便如此,早期的互聯(lián)網依然提供了云計算的雛形。萬維網有著一系列強大的技術作為支撐,尤其是那些用于描述和傳送數據的軟件。這些技術使所有接入互聯(lián)網的計算機都變成信息處理機,人們很容易就能與他人分享信息和軟件編碼,并從很多網站和數據庫同時接收信息。人們不僅能在互聯(lián)網上“閱讀”,還能在互聯(lián)網上“書寫”,一如人們閱讀自己個人硬盤上的內容并寫入內容一樣,萬維網即將變成萬維電腦。

光纖電纜和光纖互聯(lián)網的出現,解決了數據傳輸的瓶頸,網絡空間的重要性終于壓倒了電腦內存的重要性。光纖互聯(lián)網對電腦應用所起的作用,恰如交流電系統(tǒng)對電所起的作用,它使設備所處的位置對用戶不再重要。既然數據可以光速在互聯(lián)網上傳輸,就能夠為遠方的用戶提供電腦的全部運算能力。運行人們所用軟件的服務器電腦可能位于身邊的數據中心,也可能位于國家某處的數據中心。

此外,光纖互聯(lián)網還扮演了當年使不同發(fā)電設備并網發(fā)電的旋轉變流器的作用,令根本不同的、互不兼容的電腦像一個單一的系統(tǒng)般一起工作。通過為數據傳輸和“翻譯”提供通用媒介,光纖互聯(lián)網刺激中央電腦運算工廠的形成,這種中央工廠可同時為幾萬或幾百萬客戶服務。許多小公司已經使用在Google公司數據中心上運行的軟件,來滿足自己大部分的日常運算需求。

不少新興公司開始搶這塊蛋糕:幾乎每一個傳統(tǒng)的需要安裝在電腦上的商業(yè)軟件,都有與之類似的服務在互聯(lián)網上提供。其他公司則采取了一種不同的做法,它們不經銷軟件,反而把硬件本身當做一種服務出售,它們建立了大型數據中心,讓客戶通過聯(lián)網直接加以利用,每位客戶都可自由選擇想要運行的軟件以及想要存儲的數據。更激進的公用運算服務則試圖完全取代個人電腦:人們利用個人電腦所做的一切,從文件存儲到運行軟件,都可以通過電腦運算網絡實現。

除了光纖互聯(lián)網強大的傳輸功能外,虛擬化技術能力的增強對公用運算的發(fā)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助力。所謂虛擬化是指用軟件來模擬硬件,而虛擬化能力的提高,離不開電腦芯片效能爆炸性增長,以前運行一臺或兩臺虛擬電腦就會使主計算機電腦的速度大大減慢,但如今普通的微處理器已變得非常強大,可以同時運行許多臺虛擬電腦。

由于計算機系統(tǒng)的所有部件,從微處理器、存儲驅動器,到聯(lián)網設備(如路由器、防火墻和符合均衡器)都是以數字方式運行的,所以它們既可以被軟件代替,也可以實現虛擬化。對于曾費力地將各種軟硬件組裝成商業(yè)應用系統(tǒng)的人來說,這一切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但它正在迅速地變成現實。網絡(即互聯(lián)網)確實成了人們的電腦,過去裝在電腦機箱里的各個單獨部件——存儲信息的硬盤、處理信息的微型芯片、操控信息的軟件——現在已經可以分散在世界各地,通過互聯(lián)網集成,并供每一個人分享。

隨著云計算服務趨向成熟,每個人都能便捷地使用網上豐富的軟件服務,利用無限制的在線存儲,通過手機、電視等多種不同裝置上網和分享數據,個人電腦或許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古董,提醒人們曾有過一個奇特的時代:所有人都被迫擔任業(yè)余的電腦技術人員。

THEEND

最新評論(評論僅代表用戶觀點)

更多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