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lián)網(wǎng),賦予殘疾人的“超級力量”!

物聯(lián)網(wǎng)智庫
在倫敦這種大城市里,即便是在最理想的環(huán)境下,道路導航都并非易事。而對于殘疾人來說,錯綜復雜的城市道路網(wǎng)絡活像一個障礙球場或是巨型迷宮,讓人寸步難行。

在倫敦這種大城市里,即便是在最理想的環(huán)境下,道路導航都并非易事。而對于殘疾人來說,錯綜復雜的城市道路網(wǎng)絡活像一個障礙球場或是巨型迷宮,讓人寸步難行。

英國進行的一項全國人口出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2017年,行動不便的成年人與行動自如的成年人相比,出行比例減少了39%。然而,隨著出行設備和城市設施逐漸變得智能化,這種現(xiàn)象可能會得以改變。

其中,輔助出行技術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Zion Market Research和Coherence Market Insights預計,至2024年,輔助出行行業(yè)的全球市值將從2015年的140億美元增加至308億美元。

以下有三種高科技解決方案,能夠讓殘疾人在城市中生活更方便。

可以爬樓梯的輪椅

Scewo公司的輪椅上配備了可以爬樓梯的橡膠軌道

來自瑞士的Jose Di Felice三年前遭遇了一次高速摩托車事故,雙腿和一只手臂不幸癱瘓。在適應坐輪椅的生活時,他意識到樓梯成了生活中最大的障礙。于是,Di Felice在YouTube上積極地尋找可以幫助他克服上樓梯困難的替代品,最后他發(fā)現(xiàn)了Scewo公司。

這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發(fā)明了一種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控制的輪椅,可以應付各種地形,并配有專門用于爬樓梯的特殊橡膠軌道。

Di Felice向Scewo公司申請試用這款輪椅,不久后他就坐著這款特殊輪椅爬上了當?shù)厥姓d的臺階。他激動地說道:“當爬上一層一層的樓梯,最后在高處往下看的時候,我相信了這一切,那種感覺太讓我激動了!”

該輪椅預計將于2019年底前分發(fā)給用戶,Jose Di Felice將是第一批收到該產(chǎn)品的用戶之一。

Scewo的首席執(zhí)行官和創(chuàng)始人BernhardWinter談到城市交通時說:“人們無法默默地等待城市中所有的坡道建設完善,這就是我們開發(fā)這款產(chǎn)品的原因,它能讓人們更靈活、更自由地出行。”

可穿戴機器肌肉助力套裝

患有退行性肌肉疾病的Michael Hagmann完成了蘇黎世7公里馬拉松比賽

如今,可穿戴技術也變得日益復雜??偛课挥谔K黎世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MyoSwiss開發(fā)了一款融合了機器人技術和紡織技術的可穿戴肌肉助力套裝。

這款機器套裝重量不到5公斤(11磅),能為穿戴者增加一層人工肌肉,幫助支撐穿戴者進行運動,提高行動不便人群的身體穩(wěn)定性。利用膝蓋和臀部的傳感器來檢測穿戴者想要做的動作,并相應地提供力量支持。

MyoSwiss的首席執(zhí)行官Jaime Duarte說:“它能幫助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額外力量或額外幫助的人。這款套裝仍能幫助到那些一定程度上能走路,但可能很難從椅子上站起來或很難走上樓梯的人。”

今年,在MyoSuit的幫助下,兩名有行動障礙的人參加了蘇黎世馬拉松接力賽。

智能拐杖

Kursat Ceylan(右)在上班的路上使用WeWalk智能拐杖

另一項可以改變生活的技術是由土耳其青年領袖學院(YGA)的工程師設計的智能拐杖。

WeWalk拐杖配備了一塊超聲波傳感器,可以探測到胸部以上的障礙物,并利用震動來警告使用者。與智能手機配對后拐杖能提供導航功能,并能與語音助手和谷歌地圖整合提供服務。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數(shù)據(jù),全世界的失明人群達到3900萬,另有2.5億人視力受損。

“如今,我們已經(jīng)開始討論會飛的汽車,”WeWalk首席執(zhí)行官兼創(chuàng)始人Kursat Ceylan表示,“而這些視力障礙的人卻一直使用著一根普通的拐杖。”

自出生起就失明的Ceylan說,這根拐杖能夠與物聯(lián)網(wǎng)和智慧城市解決方案連接起來,讓使用體驗更加便利。

“作為一個盲人,當我站在地鐵站時,會感到迷茫,不知道該從哪個出口出去……我不知道哪輛車來了……或者我周圍有哪些商店。如今,這種WeWalk拐杖都能提供這些信息。”Ceylan表示。

但是這些高科技的解決方案是否有用呢?

英國利茲大學(Leeds University)殘疾研究中心主任Anna Lawson表示:“這些都是非常令人興奮的發(fā)明,將對部分人的生活產(chǎn)生巨大影響。但同時這些高新技術產(chǎn)品非常昂貴……絕大多數(shù)殘疾人可能無法享受這些服務。”

利茲大學運輸研究所(Institute for Transport Studies)講師Bryan Matthews也對高成本表示擔憂。他還提到,應該關注包容性設計。

但是任何能夠幫助人們適應環(huán)境的新發(fā)明都會對社會產(chǎn)生積極影響。

Matthews說:“這些技術讓殘疾人在人群中更顯眼、更容易融入主流社會,就能激發(fā)起人們更多理解和同情心。”

THEEND

最新評論(評論僅代表用戶觀點)

更多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