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給我們帶來自由,還是戴上枷鎖?

DoNews
佚名
互聯網即將消失,物聯網將成為下一個風口。近年來,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物聯網涉及的范圍越來越廣泛。很多人認為按照這樣的趨勢發(fā)展下去,最終,我們會成為物聯網的奴隸。 被一些人尊稱為西方世界第一位自...

互聯網即將消失,物聯網將成為下一個風口。近年來,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物聯網涉及的范圍越來越廣泛。很多人認為按照這樣的趨勢發(fā)展下去,最終,我們會成為物聯網的奴隸。

被一些人尊稱為西方世界第一位自由至上主義哲學家的16世紀法國作家艾蒂安•德•拉博埃西的作品今天仍然值得一讀。在他的《論自愿為奴》中,拉博埃西指出,大眾往往自己甘愿為奴,而不是被主人壓迫。

對古代人來說,面包、馬戲和“其他類似的鴉片”就是“被奴役的誘餌,自由的代價,暴政的工具”,他寫道。“通過這些手法和誘惑,古代獨裁者成功地給他們的臣民套上枷鎖,讓他們心甘情愿地被他們奴役,民眾被那些從他們眼前一閃而過的消遣娛樂和空虛樂趣所麻痹,天真、但并不光榮地學會了順從,像小孩子通過看色彩明快的圖畫書學習閱讀一樣。”

幾年前,在瑞士的一次公開辯論中,我聽到一位聽眾質疑說,我們是不是被大量推文、點贊和刷屏刺激下分泌的多巴胺所迷惑,而自愿被數字霸主奴役?

如果現在就開始擔心我們會成為技術奴隸,那么,在互聯網發(fā)展的下一個階段會發(fā)生什么?屆時,將有數十億的設備聯網。我們的手表、衣服、汽車和數字助理可能會滿足我們的每一項需求,提供極大的便利,與此同時,它們也會監(jiān)視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就連肌肉的一次小抽搐也不放過,讓我們赤裸裸地暴露在正在興起的算法治理(algocracy)面前。

物聯網會給我們帶來自由,還是給我們戴上枷鎖?

這個問題是牛津大學互聯網研究院教授菲利普•霍華德撰寫的《技術治下的和平》一書的副標題,同時也是最近在劍橋大學藝術、社會和人文科學研究中心舉行的一次會議的主題。

霍華德認為,物聯網正在成為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政治工具,挑戰(zhàn)、并在某些方面取代過去500年來最成功的政治組織形式——民族國家——的權威。

“到2020年,將有大約300億臺設備與互聯網連接,統(tǒng)治全球80億人的政治權力將掌握在控制這些設備的人手中,”他寫道。

他認為,大多數帝國的強盛都是由信息基礎設施領域的技術優(yōu)勢所支撐的。羅馬和平是建立在道路和水道之上,而不列顛和平依靠的是防御工事網和海上霸權。

但是,即將到來的“技術治下的和平”可能在某些重要方面有所不同。最引人矚目的是,占主導地位的信息基礎設施可能主要由諸如Facebook這樣的私人實體、而不是由像法國這樣的公共實體所有。這可能導致政府和正在改寫政治規(guī)則的商業(yè)力量之間達成一系列便利的安排。

用劍橋大學政治學教授戴維•朗西曼的話來說,這個“技術治下的和平”可能會使我們向一個“物有、物治、物享”的政府發(fā)展。

霍華德提出,由于商業(yè)壓力和監(jiān)管框架的不同,美國、中國和歐洲可能會形成三種不同的政體。全球其他國家將在這場技術大博弈中成為規(guī)則接受者,而不是規(guī)則制定者。

關于“假新聞”和美國大選受到操縱的辯論,已經讓我們提前見識了“技術治下的和平”控制公民社會的能力。想象一下,若一個人工智能機器人可以從物聯網上抓取數據,并在選舉前48小時向選民有針對性地投放個性化廣告。數據沙皇和公民社會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將急劇擴大,形成一條巨大的鴻溝。

這一切聽起來可能有點怪異,像是一個反烏托邦社會。但事實上,一些人相信,如果我們現在就采取行動來防止最糟糕的情況出現,結果可能會好得多,霍華德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對于物聯網可能會演變成一個“全景監(jiān)獄”的說法,參加劍橋大學會議的一些計算機科學家并不認同。更可能的是,它會發(fā)展成許多零散的“物連網”。

目前,技術熔巖已經被充分熔化,可以引導其流向我們所希望的方向。但這還需要我們所有人對信息政策、工程協(xié)議和電信標準的細節(jié)給予高度的關注。最終,在塑造我們未來的過程中,這些監(jiān)管細節(jié)可能遠比英國脫歐或唐納德•特朗普總統(tǒng)引起的騷動要重要得多。

“決心不再為奴,你馬上就能獲得自由,”拉博埃西總結道。對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這也是很好的建議。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