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社交電商的江湖

張翰飛/張瀟
二十年后的今天提起電商,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應該無異乎是淘寶、天貓、京東,以及今年最大的電商攪局者——在“5環(huán)外”狂奔逆襲的拼多多,或許還有少數人會記得蘑菇街、聚美優(yōu)品等的存在。

時光即將進入2019,但應該很少有人會注意到中國的電商行業(yè)已經弱冠成年。

二十年后的今天提起電商,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應該無異乎是淘寶、天貓、京東,以及今年最大的電商攪局者——在“5環(huán)外”狂奔逆襲的拼多多,或許還有少數人會記得蘑菇街、聚美優(yōu)品等的存在。

電商領域被淘寶、京東兩大巨頭爭強稱霸多年,過去幾年,雖然誕生了很多垂直人群和品類的機會,垂直電商平臺也經歷過短期的爆發(fā)增長,但隨著電商市場的進一步洗牌,2018年垂直電商的現狀令人為之扼腕——蘑菇街連年虧損、流血上市,聚美優(yōu)品市值蒸發(fā)將近94%等等。

可謂東邊日出西邊雨,垂直電商叫苦不迭時社交電商卻是風光無限。有業(yè)內人士告訴麻辣娛投記者,回歸本質,電商都是圍繞著“人貨場”在轉,社交電商則重新構造了人貨場的關系,讓原本以貨為中心,變成了以人為中心。在消費升級VS消費降級愈演愈烈的2018,社交電商的時代已徹底拉開帷幕。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是已經從PC時代過渡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現代人處于一種無社交不生活的狀態(tài)。社交電商則是時代發(fā)展的趨勢,是商業(yè)邏輯演變升級的必然。

社交電商找到的第一個裂痕流量口源于微信生態(tài)。當下,微信生態(tài)擁有10億月活用戶,占據了用戶55%的在線使用時間,觸達了傳統(tǒng)電商大量未能有效覆蓋的用戶群體。無論是以前的百億云集還是今年以來崛起的千億拼多多,都是在微信生態(tài)下快速增長的。

今年以來,在拼多多、云集等社交電商主陣地之外,其實還有一些非微信的內容型社交生態(tài)平臺,也在進行電商探索,比如快手。

回顧這一年多來,借著社交電商的風口,眾多社交電商模式興起,但隨著越來越多企業(yè)的涌入,社交電商已經進入下半場,整個行業(yè)格局更加撲朔迷離。當潮水褪去,方知誰在裸泳。這一年來社交電商發(fā)生了什么?未來走向又會如何?

1

在國內的大部分電商為“雙十一”忙碌的時候,蘑菇街在為上市奮斗著。有業(yè)內人士認為,以蘑菇街為代表的垂直電商借著小程序迎來了它的第二春。

垂直電商真的迎來了第二春嗎?

麻辣娛投(ID:malayutou001)記者認為這暫時還要打一個問號。微信小程序的這個入口固然有著龐大的流量,但引流能力似乎也已經到了瓶頸的階段。招股書中顯示,其MAU和活躍買家數的增長幾乎停滯。并且公司現金流難以長期維持平臺運作,有業(yè)內人士認為蘑菇街上市并非是“鯉魚跳龍門”,實則是“走投無路”之舉。

在美遇冷的蘑菇街與國內火熱過雙11的電商手淘、天貓等形成了鮮明對比,前者上市的坎坷不禁讓人憶起蘑菇街曾經的風光,那時垂直電商還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發(fā)展飛速的垂直電商代表企業(yè)蘑菇街還幾度被綜合電商平臺淘寶“封殺”。

那時天貓還只有淘寶商城、京東還在燒錢賣3C,垂直電商面對的幾乎是一片藍海。抓住產品的差異化與市場的細分化,垂直電商在2007年至2012年里飛速發(fā)展,規(guī)模不斷擴大,類型也不斷創(chuàng)新,從B2C、B2B到O2O,市場上各類垂直電商層出不窮。

隨著阿里京東的上市,國內電商大戰(zhàn)逐漸拉下帷幕,用戶增長乏力成為各平臺的通病,這時品類單一的劣勢就會被放大。垂直電商在經歷了初期的爆發(fā)增長后,在電商巨頭的擠壓與自身缺陷雙重因素之下,行業(yè)發(fā)展艱緩,面臨巨大挑戰(zhàn),行業(yè)急需改革,要達到“第二春”并不是借助小程序就可的。

2

2018年即將過去,我最大的感觸是2018年的冬天真冷,天氣冷,經濟環(huán)境也冷,互聯網寒冬的風不斷的呼嘯而過。

一名電商從業(yè)者告訴麻辣娛投記者,2018年,也許是電商人近十年最苦的一年,但也許是電商人鳳凰涅槃的開始。

這一年里發(fā)生了太多,要說電商行業(yè)最大的變局,大概是在8月底的黑天鵝事件之后劉強東缺席了幾乎所有的互聯網盛會,京東也成為2018最落寞的互聯網公司,并且于此同時一路大步狂奔的拼多多年活躍用戶數已經反超京東。

一路走來都伴隨著爭議的拼多多再一次被推上了前臺,正如黃崢借用喬布斯復出時的廣告文案“你可以贊揚他,你可以侮辱他,你說他什么都行,但有一點你不能做到,就是你不能忽視他。”,我們都不得不承認拼多多在2018年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了與阿里、京東差異化的新電商引領者。

從成立到上市,京東用了10年,唯品會用了8年,阿里用了5年,而拼多多只用了短短3年。拼多多上市首日,創(chuàng)始人黃崢的身家就達到了140億美元,一舉超越劉強東。

在人們磕著瓜子,以為國內電商格局已定之時,拼多多像一匹狂奔的駿馬,踏醒了電商巨頭們的美夢:在流量戰(zhàn)場上,淘寶系的中心化分發(fā)模式下,競爭越來越難。淘系商家出逃尋找流量新洼地,騰訊系的進攻,一拍即合。有媒體人曾形容這一過程是一場“一場肢解淘寶的陽謀”。

拼多多的創(chuàng)始人黃錚在致股東的信中說,“拼多多不是一個傳統(tǒng)的公司,它在大家都覺得電商的格局已定,歷史書已經寫完的時候誕生……建立了一種新的購物模式……它的飛速增長表明它有著巨大的潛能和無限的未來的可能性”,明白無誤的否定了所謂“大局已成”、“塵埃落定”的說法。

在巨人的眼皮子下,在一個看似沒有任何機會的飽和領域中,在各大電商平臺紛紛瓶頸,拼多多是如何做到逆勢增長愈6倍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拼多多完全沒有自己做過流量,目前來看拼多多也沒有展現出要做流量的趨勢。可拼多多的廣告語中“3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3億源于何方?

拼多多確實無需自己費心再做流量,因為它很早之前就抱住了騰訊的大腿,拿到了微信生態(tài)流量紅利的門票。

這張門票到底有多重要?

當下,微信生態(tài)擁有10億月活用戶,占據了用戶55%的在線使用時間,幾乎飽占中國智能手機用戶覆蓋量形成了一個新流量池?,F如今無數電商創(chuàng)業(yè)者依然困頓于昂貴的流量,可被淘寶、京東耗光的流量紅利,在微信生態(tài)被重現。

時間退回到2015年,那時還沒有什么投資人拿得準“社交電商”的概念,大家都不確定社交和電商究竟能否融合。就在這時,拼多多成立了,它是最早提出基于社交關系鏈進行拼團裂變模式的電商平臺,也是趕在窗口期很早之前就拿到微信生態(tài)流量紅利門票的“最大贏家”。10億用戶的微信生態(tài),拼多多就吃掉了3億。

匪夷所思,拼多多在微信生態(tài)下快速增長。雖然這張門票很重要,但卻并不是拼多多強勢崛起的的根本原因,畢竟不少的企業(yè)都借助了微信生態(tài),但成為了新電商引領者的卻只有拼多多。

背靠微信移動社交平臺的強大支持,拼多多真正致勝的法寶在于“拼團”。

有著“現代營銷之父”之稱的菲利普·科特勒,與時俱進地將自己的營銷理論體系升級成了4.0,他提出,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左右人們的的觀點和信任度是F-factors,對應三個F——Family、Friend、Follows,即你的家人、朋友和你關注的人。

這一洞察很好地佐證了拼多多的魅力。

電商有三要素:人、貨、場。從PC時代到手機時代,供給和需求的匹配關系發(fā)生了本質變化。拼多多的底層邏輯在于將供給和需求的匹配完全反過來了。

有業(yè)內人士認為,相較于以往的“賣貨”模式,基于社交關系鏈的拼團模式能夠通過一定的“游戲規(guī)則”,將每一次觸達到的“買貨”的消費者,成功轉化為下一次“賣貨”的節(jié)點,使得這個銷售半徑得以不斷向外輻射裂變,從而產生可觀的動銷力。

黃崢曾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說到,“在別人看來,拼團不過是一個創(chuàng)造GMV增量的工具;而拼多多是人的邏輯,我們通過拼團了解人,通過人推薦物,拼多多未來會從人工選品到全部由算法和機器來選擇。”

正是基于這個底層邏輯,拼多多瞄準的是下沉市場——“五環(huán)外”的人群,做到了和淘寶、京東的錯位競爭,從而成為了第三極的新電商引領者。

難能可貴的是,成功突圍了淘系京東系的拼多多還在不斷升級。

曾經是拼多多最具特色的砍單拼團模式如今已經變味,用戶無需分享至好友,也能通過和陌生人拼單拿到低價,拼團越來越趨近于單獨購買行為;用戶也在升級。調研機構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9月,拼多多一二線城市的用戶占比已接近50%。

在野蠻生長之后,拼多多正在“更迫切”的做出改變,向正規(guī)軍靠攏,可也有業(yè)內人士認為拼多多越來越像淘寶二代。

拼多多未來到底何如,我們拭目以待。

3

在拼多多、云集等社交電商主陣地之外,一些非微信的內容型社交生態(tài)平臺,也在進行電商探索。

就連一直小步迭代的快手也正悄然發(fā)生著改變。一方面,它開始高頻率地出現在各種品牌宣傳場合,用“上不封頂”的預算贊助了多部頭部綜藝,釋放著自己的聲量;另一方面,它開始增設產品運營部,大規(guī)模招聘銷售以及商務人員,收購A站,進軍海外,為商業(yè)化和國際化的運作進行著探索…

兩年前的10月24日,快手寫下商業(yè)化的第一行代碼。整整兩年過去了,快手終于決定在商業(yè)化的進程中加速發(fā)力。

“2018年是快手商業(yè)化元年,快手希望將整個快手營銷平臺打造成整個社交商業(yè)第一入口”,10月30日快手舉辦的“Fe+新商業(yè)”主題發(fā)布會上,快手商業(yè)化副總裁嚴強如此表示。在該發(fā)布會上,快手正式宣布了“快手營銷平臺”上線,定位為“社交商業(yè)引擎”。

快手正是看到了社交電商的契機:如果主播能通過電商賣貨持續(xù)賺到錢,那么就更有動力留在平臺,甚至吸引更多的人來通過短視頻創(chuàng)業(yè)。

如此一來,快手便不僅僅是一個提供內容消費的短視頻平臺,而有機會進化為一個生態(tài)多樣性的綜合型社交平臺。

快手在繼續(xù)下沉,用技術、強社交粘性搭建一個所有人都可參與的營銷平臺。但有業(yè)內人士認為,快手很難在規(guī)?;?、標準化、服務體驗方面與淘寶、京東這樣的平臺進行PK,快手平臺也很難通過從電商的變現能力中提升市值和融資,但是其獨特帶貨模式很快手。

除了像快手這樣握有新場景、新人群的社交內容平臺,想要跟隨微信的步伐探索社交電商外,一些有很強供應鏈把控能力的傳統(tǒng)電商平臺,也都在焦慮地探索著適合自己的社交電商玩法??呻S著越來越多企業(yè)的涌入,社交電商這個風口正在逐漸冷靜。電商紅利消退的如今,社交電商是唯一的增長點嗎?暫且還要打上一個問號。當潮水褪去,方知誰在裸泳,2019年的玩法或許又大有不同了。

THEEND

最新評論(評論僅代表用戶觀點)

更多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