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時間,全球云計算風云變幻,一代新玩家換就玩家。
前段時間,IDC公布2018年上半年全球云計算數據報告,IBM迎來了最“尷尬”的一刻:在過去5年中,它不斷地被互聯網公司超越,如今已經跌出了全球前三名之外。
對于這一現象,網友們又坐不住了,紛紛出來評論起來:
事實上,IBM在云上的頹勢早有預兆。
2018年10月,IBM收購了紅帽轉向混合云市場時,不少評論就指出:“這等于變相承認在公有云市場的失敗”。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IDC數據顯示,在2014年上半年,IBM云計算業(yè)務的增長速度超出行業(yè)的平均增長,但是從2016年下半年起到2018年上半年,IBM的增長速度就開始大幅落后行業(yè)的整體增長速度,市場份額逐漸下滑。這次IBM直接跌出了前三之外,作為曾經IT界的“學霸”來說,這個結果有點難以接受。
但這并非特例:惠普在2010年前后進入公有云市場,然而5年后就退出了;思科則是在2014年11月啟動公有云InterCloud服務,但投資了十多億美元,還是在2017年3月關閉服務。
有人指出,背后的Openstack技術可能是最大的問題所在。
廣大硬件廠商因為沒有云計算自主研發(fā)技術,基本都選了開源Openstack技術,包括大家熟悉的華為云。
但公有云市場本質是“服務”,但Openstack卻只是一個架構,不穩(wěn)定、協調性差……早就已經不適用于公有云市場了。
選擇用OpenStack的硬件公司基本都涼涼了。今天只有IBM一家苦苦支撐。從它日益放緩的增速能看到,也是頹勢已定,無力回天。
針對IBM落后這一現象,網友們也是紛紛駐足評論:
而更加令人悲傷的一點可能是:未來云市場的“馬太效應”仍然在加劇,前三的份額不斷增加,擠壓著其他廠商的生存空間。而IBM跌出前三,顯然要成為被擠壓的那一類。
5年的時間,全球云計算已經跟過去大不相同,至于未來會怎樣,現在還無法預測,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想在云計算上做得好,還是不能靠吃老本,要創(chuàng)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