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慧城市是要面向運營,而不是簡單地建設
未來的規(guī)劃建設一定要以運營為主,有內生的造血功能,才能夠行穩(wěn)致遠,否則可能曇花一現。如何能真正走得遠?要有運營的模式,要有內生動力機制。不管誰當領導,這個系統(tǒng)都在轉。因為它是在為人民服務。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而且,通過這樣的運轉才能真正帶來產業(yè)。
為什么過去大家對智慧城市經常會有些批評?因為它帶不來產業(yè),它只能花錢。所以我認為用數據的運營、服務的運營、產業(yè)的運營這樣的支撐來形成未來的縱向的信息服務業(yè),打造智慧城市運營商,是未來智慧城市必須要走的。不管是誰來做,肯定有人會把這個體系建立起來,否則,未來中國智慧城市就不可能再搞了。它一定就沒有出路了。未來智慧城市再往前發(fā)展,必須要形成智慧城市運營商,形成智慧城市運營業(yè)和服務業(yè)。
2.智慧城市不是城市的簡單信息化
它基于信息化又高于信息化,是城市發(fā)展方式的智慧化,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城市的發(fā)展范式進行重塑和再造。
如果只是把原有的模式用數字化改造一遍,還是原有系統(tǒng)的這種加固,這不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要用技術來倒逼城市一些不合理的秩序重新構建。它本質上是改革創(chuàng)新系統(tǒng)工程,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進行場景再造、業(yè)務再造、管理再造和服務再造。
因此,要用更廣義的思維去考慮未來的智慧城市建設,不能簡單只是數字化,只是技術賦能。技術的背后要為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yè)提供直接服務。
3.未來的發(fā)展應該以人為本,模式翻轉
過去是站在政府側服務端考慮老百姓需求,現在要做供給側改革,用老百姓的需求來決定智慧城市做什么、建什么、怎么做、怎么建、怎么管。如同今天智能制造的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用戶直連制造),客戶需要什么樣的襯衫,然后廠家才制造什么樣的襯衫,并且做到零庫存。未來的智慧城市也要讀懂老百姓和企業(yè)的需求,從設計上說是要翻轉過來,以用戶為主導和切入點來決定城市的平臺提供什么樣的功能和服務。
4.縱向垂直到橫向融通的轉變,進一步提升橫向管理協調機制
智慧城市不是做縱向系統(tǒng)建設,要橫向打通各個部門之間的壁壘來為城市的發(fā)展服務。把過去中央各部門的縱向垂直系統(tǒng),跟今天城市橫向融通的建設,做好銜接和配合。既要符合中央部門的一些縱向管理要求,同時要最大限度地為地方的經濟社會提供服務。
5.智慧城市是構建敏態(tài)系統(tǒng),用數據驅動來實現全程、全時、全模式、全響應的靈活敏捷
現在智慧城市通過整合實現所有部門數據構建聯動機制,快速地妥善處理。所以智慧城市下一步要實現敏態(tài)系統(tǒng)。打通數據血液,更好地聯動應用需求,打造核心動力。城市要牽一發(fā)動全身,動態(tài)地為市場和市民提供需要的數據,把復雜留給系統(tǒng),把簡單留給用戶,靈活敏捷,精準管理。
6.城市是一個有機體、生命體和智能體,它不斷生長持續(xù)演化
智慧城市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要實時優(yōu)化的。沒有最智慧只有更智慧。要把握城市發(fā)展規(guī)律和生命體征,堅持系統(tǒng)性謀劃,革命性再造,持久性攻堅,加強頂層設計,聚焦重點難點,創(chuàng)新推進機制,長效持續(xù)發(fā)展。
智慧城市,首先要讀懂城市,用生命的觀點,發(fā)展的觀點來看待城市的持續(xù)演化?,F在上百個城市在搞城市大腦。在這個過程中,要有清晰的城市生命認知,不能以為搞一個數據中心,搞點所謂的模型,搞點場景就是大腦,就是智慧城市。那就是貶低了大腦,貶低了智慧。大腦代表數據集中、算法集中和模型集中,但除了大腦的中樞系統(tǒng)以外,末梢神經這些單元是否能夠更加智能?邊緣計算,區(qū)塊鏈,其他的一些運動神經系統(tǒng)的能力是否足夠?
智慧城市不只是建一個大集中的智能中樞,而是到了區(qū)縣,到了終端,到了場景,而是到了工業(yè)現場的本地化以后,它是不是智能的,是不是高效的,是不是協同的。把所有的數據,所有的功能全部集中在一個城市大腦上,但是沒有肢體,沒有神經,沒有終端末端,這就不是有機體,更不是智能體。所以要通過各層面,包括應用來實現一種整體性的建設,實現更好的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