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淪為炒作的工具?

Akshit Mishra
無論人們對AI炒作持何種觀點,有一點不可否認,AI炒作無處不在。這種炒作起源于20世紀中葉,不僅影響了教育與商業(yè)領域,而且也對我們對人工智能的看法產(chǎn)生了持久的影響。

作者|Akshit Mishra

譯者|彎月責編|王曉曼

出品|CSDN(ID:CSDNnews)

開車上班的路上遇到高峰期,眼看就要遲到了,今天你有一個重要的會議,心急如焚的你肯定會想:“如果汽車能自動完成這種高度重復的動作,我就可以在路上參加會議了。”

但是你不得不每過幾秒踩一次油門,而且每次只能挪動幾步。很多科技巨頭在十年前就承諾了自動駕駛汽車,如果他們能夠兌現(xiàn)這一承諾,那么現(xiàn)如今汽車就可以在沒有任何人為干預的情況下,載我們往返目的地了。

2021年3月,Lyft對創(chuàng)建全自動駕駛系統(tǒng)失去了希望,并將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部門以5.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豐田的子公司W(wǎng)oven Planet Holdings。

Rethink Robotics是一家由AI堅定的支持者Rodney Brooks領導的合資企業(yè),在推動工業(yè)自動化領域內人類與智能機器人的合作方面努力了十年之后,也于2018年關門大吉。

再加上機器人與人工智能領域的其他失敗案例,人們不禁有這樣一種印象:似乎在大肆宣揚的“AI王國”中,一切皆不盡如人意。

盡管許多人草草地宣布人工智能領域進入了寒冬,但人們似乎忽略了一個事實,這些事件只不過是AI研發(fā)領域的冰山一角。

舉個例子,Rethink Robotics的困境在于,他們一心一意想要創(chuàng)造最聰明的機器人,盡管這并不是當務之急。

結果,Rethink Robotics創(chuàng)建了過于復雜的系統(tǒng),從經(jīng)濟的角度來看,這些系統(tǒng)根本無法擴展,因此無用武之地。而在將自動駕駛業(yè)務出售給Aurora之前,優(yōu)步被一系列事件困擾,特別是2019年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發(fā)生的意外事件導致一名行人喪生。

如果說AI并不是這些失敗案例的罪魁禍首,那么為什么會被放到輿論的風口下被口誅筆伐呢?這主要是因為各種的炒作,導致人們對這個領域的期望過高。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們來看看AI的發(fā)展經(jīng)過。

2345截圖20210806091512.png

●AI的大致發(fā)展時間線:

●1950年:圖靈測試發(fā)明

●1973年:AI第一次寒冬

●1980年:繁榮時期

●1988年:AI第二次寒冬

●2012年:深度學習革命

●2019年:~

細水長流

1956年,美國計算機科學家John McCarthy首次提出“人工智能”一詞,但只有他和Marvin Minsky等著名的研究人員使用。然而,由于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些技術性突破,以及電影行業(yè)的大力宣揚,這個術語逐漸步入了大眾的視野。普通民眾與人工智能科學家對該領域的了解程度的巨大差異,導致這兩個團體對人工智能概念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

為了推動和駕馭AI的浪潮,商業(yè)界也是絞盡腦汁。于是,在《終結者》中瘋狂的殺人機器是人工智能?!朵撹F俠》中的賈維斯(智能系統(tǒng))是一個情感動力源,能夠控制鋼鐵俠的一切,從門鈴到鋼鐵俠戰(zhàn)衣,而它也被當成是人工智能。即便是一臺能夠自動調節(jié)阻力的健身器材也會被標榜成“人工智能驅動”。

由于各類的炒作導致真正的AI與普通計算機應用程序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AI炒作幕后的主流媒體與各大絕望的企業(yè)。

2345截圖20210806091512.png

AI病毒的故事

無論人們對AI炒作持何種觀點,有一點不可否認,AI炒作無處不在。這種炒作起源于20世紀中葉,不僅影響了教育與商業(yè)領域,而且也對我們對人工智能的看法產(chǎn)生了持久的影響。那么,究竟為什么這種炒作久經(jīng)不衰,而且還改變了我們的看法?當然這不能歸咎于某一個實體或一個部門。AI的炒作類似于一種病毒,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找到一個新的“宿主”,從而延綿不斷地生存下去。最初,這種病毒的載體是科學界與研究實驗室。接下來是國防工業(yè)與好萊塢。最近,商業(yè)與普通公眾也摻和了一腳,導致這種病毒不斷傳播。下面,我們來快速看看這些年來這種炒作是如何傳播與發(fā)展的。

因果循環(huán)

每當某個領域(尤其是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時,人們就會表現(xiàn)出無比的興奮。人工智能早期的熱潮起源于1958年,當時Frank Rosenblatt發(fā)明了感知機,這是一種可調權重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Rosenblatt的發(fā)明源于他對神經(jīng)科學的熱愛。除了這項突破性的發(fā)明,F(xiàn)rankRosenblatt還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感知機能夠學習、制定決策和翻譯語言。”盡管他和許多其他研究人員的想法沒有錯,但他們提出的關于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時間線卻非常不切合實際。

2345截圖20210806091512.png

圖:Mark 1感知機,第一個感知機算法的應用。這個機器與一個使用20x20硫化鎘電池的相機相連,能夠生成一張400像素的圖片。主要的可視特征就是一塊插板,允許不同的輸入組合進行試驗。右邊是電位計,實現(xiàn)權重的更新。

Rosenblatt推出了一款帶有電動電位計的定制機器,這臺機器不僅運行速度碾壓了那個時代的所有計算機,而且還能使用學習算法對不同的形狀或字母圖像進行分類,致使全世界都為之瘋狂。這些演示與進步讓人們相信人工智能將在未來十年內改變世界。而這種推動力導致美國國防部和私人企業(yè)向AI領域注入了巨額投資。

2345截圖20210806091512.png

圖:美國海軍發(fā)表了電子計算機的“胚胎”,并希望它能夠走路、說話、擁有視覺、寫字、自我復制,并意識到自己的存在。——紐約時報,1957年

Rosenblatt以及其他研究人員相信,他可以復制人腦的神經(jīng)元功能,并創(chuàng)造出能夠模仿人類智能的計算機,因此得名人工智能。這種對模仿人類智能的執(zhí)著是AI炒作的開始,并一直延續(xù)至今。然而,非常諷刺的是,它最終也成為了人工智能發(fā)展步入寒冬的原因。

好萊塢的幻想

最初人工智能研究人員聲稱,AI的學習與運算能力堪比人腦,這變成了一種巨大的推動力,至今仍影響著公眾的情緒。后來,好萊塢(以及其他商業(yè)領域)也來湊熱鬧。比如,好萊塢充分運用了科幻類型的自由,給《終結者》中的機器人配備了人工智能的大腦(卻沒有解釋為什么它帶有濃重的奧地利口音)。后來,《黑客帝國》、《我,機器人》和《西部世界》等電影和電視節(jié)目加強了人工智能具有感知能力的理念,觀眾普遍認為人工智能可以承擔起所有的體力工作,而且力量和效率是人類的100倍。Skynet Today近期的一篇文章簡潔地概括了在好萊塢塑造的神話中,AI具有一定程度的類人能動性,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2345截圖20210806091512.png

圖:《終結者》深度影響了公眾對人工智能的看法,電影描繪了一個具有自我意識和超級智能的人工智能,且擁有健壯的體魄,將創(chuàng)造性的自由提升到了新的層面。影片中終結者的超智能和超人力量讓觀眾相信,這就是人工智能最終要實現(xiàn)的目標。

博取眼球

我記得我曾遇到過一個關于智能健身自行車的想法,這種健身器材只不過是利用人工智能來收集用戶的信息,并了解他們的健身習慣,實際的產(chǎn)品并沒有集成任何人工智能。然而,當我第一次提出這個想法時,其中一位導師表示我應該多談一談產(chǎn)品的“AI功能”,以吸引風險投資的注意。在進行市場調研期間,我見到了許多智能以及“AI驅動”的健身平臺,這些平臺只不過是通過電子方式調整滑輪的阻力,但仍然獲得了大量投資。在Kathy Pretz于2021年3月在IEEE Spectrum上發(fā)表的一篇專欄文章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AI研究員Michael I.Jordan提到,此類產(chǎn)品的底層系統(tǒng)一般都不涉及高級推理或思想。這些系統(tǒng)不可能具備語義表示和推理。而他們追求的也不是長期的目標。

虛擬現(xiàn)實(Virtual Reality,即VR)是一個很好的技術示例,充分說明了風險資本家可以讓一個看似前途無量但尚不成熟的想法來主宰世界。在過去的十年中,VR創(chuàng)業(yè)公司和企業(yè)吸引了全世界的想象力。任何與VR相關的想法都可以立即引起風險資本家的興趣,而且很快就能拿到投資。只要提到“虛擬現(xiàn)實”一詞就可以所向披靡,至于提議本身的可擴展性乃至可行性,根本就沒人關心。如今AI企業(yè)也享受著類似的熱浪,只要他們利用與AI相關的術語(如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神經(jīng)網(wǎng)絡等)來宣傳業(yè)務,風險投資就會買賬。

2345截圖20210806091512.png

各大企業(yè)一直在利用人工智能來籌集資金,即便想法并不成熟,只要提到“人工智能”,他們就能拿到投資。許多專家聲稱,這種凡是與AI相關就能拿到投資的趨勢,主要原因來自錯失恐懼癥。

總結經(jīng)驗

回顧過去的幾十年,我們不能說人類的生活沒有受到AI的絲毫影響,但與此同時,人工智能也確實被過分炒作了。受這種炒作的影響,公眾對AI的期望顯然超出了人工智能真實的發(fā)展。雖然很多AI創(chuàng)業(yè)公司都失敗了,但他們失敗的主要原因并不是AI,而是妄想利用AI實現(xiàn)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

這種癡迷來源于過去幾十年中,不同社區(qū)圍繞人工智能編織的童話故事。這一切都始于在人工智能發(fā)展的初期階段形成的一些可望而不可及的承諾。后來,好萊塢電影和電視節(jié)目又過度地解讀AI,并不斷炒作AI,導致公眾一直將人工智能的進步視為通向超人智能機器人的臺階。這種錯誤的觀點主要源自好萊塢癡迷于創(chuàng)造“基于AI的情感生物”。

現(xiàn)如今,很多風險投資都已經(jīng)向人工智能領域投入了巨額資金。為了收回投資,他們無所不用其極,甚至不惜影響公眾對人工智能的看法,即便是一款再普通不過的產(chǎn)品也往往喜歡利用AI進行毫無根據(jù)的炒作。

隨著人工智能越來越普及,即便是外行也可以輕易看穿很多虛假信息。一個重要的方法是通過可靠的信息來源掌握實際情況,比如AI研究人員的直播等。通過直接相關人員或其他權威來源獲取第一手的資料,可以避免人們被營銷和炒作蒙蔽。此外,我們應該謹慎看待有關AI的營銷活動。如果某款產(chǎn)品聲稱采用了AI技術,就應該調查清楚它是能夠自行做出決定,還是說只是根據(jù)預先設定的情況編寫的條件語句來做選擇。最后,對于普通用戶來說,AI與其他技術一樣,我們應該根據(jù)當前實現(xiàn)方案的實際效果來做判斷,而不是被輿論炒作牽著鼻子走。

THEEND

最新評論(評論僅代表用戶觀點)

更多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