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OFweek云計算網。
算力被譽為新的生產力,數字時代正在召喚一張高效率的“算力網”。“東數西算”國家工程已經啟動8個多月,致力于將東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使數據要素跨域流動,從而打通“數”動脈,織就全國算力一張網。根據規(guī)劃藍圖,這樣既緩解了東部能源緊張的問題,也為西部開辟一條發(fā)展新路,同時實現了碳達峰碳中和的綠色目標。
東數西算工程中,“數”指的是數據,“算”指的是算力。簡單來說,東數西算是指將東部的數據傳輸到西部進行計算和處理,與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屬于同系列工程,都是全國范圍內的資源調配。東數西算有利于帶動西部的經濟發(fā)展,同時支持東部地區(qū)的企業(yè)日益增長的算力需求。
目前,“東數西算”產業(yè)聯盟已經在甘肅省蘭州市成立,成員包括省發(fā)改委、國家信息中心、上海市閔行區(qū)政府等政府機構,以及華為、騰訊、滴滴、移動等企業(yè)及高校。阿里巴巴、百度、快手等行業(yè)頭部企業(yè)云計算數據中心也已經在烏蘭察布、貴州等西部城市落地建設。
要真正做到“東數西算”,東部的數據就該出現在西部,傳統IT技術可能做不到這一點,需要在技術上有所突破。也就是說,許多東部“熱數據”無法搬去西部,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搬出去的能力。但是如果把云計算做好,也許是可以做到這一點的。目前,使用云計算技術,在幾千公里外也可以進行管理,真正的云計算讓東部和西部的差別變得相對不重要。
云計算技術一個很重要的應用就是不受地域限制,可以把延遲控制在一個用戶可以接受的范圍。舉例來說,東部的一個用戶在淘寶上買東西,傳統來講數據會記錄在東部,但使用飛天平臺的云計算系統,服務就可以在西部提供,這樣數據才會留在西部,否則“東數西算”就只能是“東數西存”。在當前數字經濟時代,個人對計算量的需求遠遠超過了一臺個人計算機所能夠提供的量,此時可能需要10臺、100臺甚至1萬臺計算機,計算的需求才能被滿足,算力的概念也應運而生。
但是,實現這樣的算力,只是簡單地把一臺臺個人計算機相加是不行的,想用100臺機器完成一件事,就必須在這100臺機器里倒騰數據,使用上怎么可能簡單方便呢,此時,需要在技術上有所突破,使用云計算的方式讓100臺計算機協同工作成為一臺超級計算機。對用戶來講,這100臺計算機可以像一臺計算機一樣,可以使用其中的1%,也可以100%使用。同時,數據中心作為高耗能行業(yè),用電量已占我國社會總用電量的4%。降低能耗、提升綠電使用率是新能源戰(zhàn)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東數西算也對數據中心的能耗、平均利用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各樞紐節(jié)點數據中心的建設要求為上架率不低于65%,電源使用效率(PUE)不高于1.2或1.25,有利于提升行業(yè)資源利用水平。
要知道,電力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用電被規(guī)?;耍皇悄Σ廉a生的靜電無法產生“電力”這個概念。算力也一樣,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創(chuàng)始人王堅說“我認為達不到規(guī)模效益的所謂“云計算”,稱不上嚴格意義上的云計算,而如何讓算力使用起來更簡單、更容易、更方便,歸根到底一句話,就是把云計算用好”。當然,全世界頂尖的云計算企業(yè)只有幾家,大家對嚴格意義上的云計算理解不同或許正是原因之一。
我們暫時還沒有看到將算力當做水電一樣,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來考慮。目前我們大部分時間離不開網絡,這是第一步,未來人們使用算力的方式可能改變,這也會導致生活和生產方式發(fā)生革命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