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科技圈最火爆的詞語非人工智能莫屬,機器人索菲婭首次獲得公民身份、阿爾法狗大敗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等刷爆朋友圈,成為人們茶余飯后談論的焦點。去年一年人工智能都干了啥?盤點人工智能在2017的重大進展。
AI去年很忙,忙著超越人類,也忙著幫助人類。小南早報特別推出這期關于AI的盤點,帶你回顧AI(人工智能)在2017年的重大進展。
AI變得更像人了
人形機器人除了在外形上更像人類,它們的動作也更加靈活了,甚至連身體機能都在向人類靠近。美國機器人公司波士頓動力的機器人Atlas擁有立體視覺、距離感應等能力,不僅能規(guī)避障礙物,跌倒了能自己爬起來,還在去年11月學會了后空翻。東京大學的人形機器人Kengoro和Kenshire完全按照人類肌肉骨骼系統(tǒng)搭建,通過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還能表現(xiàn)運動后“流汗”的反應。
AI首次獲得公民身份
機器人的權利在2017年成為了人們關注和爭論的焦點之一,機器人索菲婭就是例子之一。索菲婭外形使用硅膠打造仿生皮膚,質感與人類皮膚非常相似,她可以模仿人的面部表情和情緒,但仍在學習這些情緒的含義。通過語音和人臉識別技術,她能理解言語模式并與人類進行對話。她還具備創(chuàng)造力、同情心以及移情的能力,甚至表達了想要組建家庭、生兒育女的愿望。
2017年10月,索菲婭作為小組成員參加了聯(lián)合國會議,還被授予了沙特阿拉伯公民身份,成為史上首個獲得公民身份的機器人。在過去一年里,索菲婭努力嘗試融入人類社會,有了自己的推特賬號,作客脫口秀節(jié)目,登上了時尚雜志的封面。
AI嘗試激發(fā)人類的情感
2017年12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Scalable Cooperation項目和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創(chuàng)新實驗室推出了一個名為Deep Empathy的項目,試圖利用深度學習,了解經(jīng)受戰(zhàn)爭或自然災害的社區(qū)的特點,并用模擬圖像將世界上一些大城市與這些特點相結合,幫助人們想象如果自己遇到災難會是什么樣子,從而增加對難民的同情心。
AI在一些領域超越人類
這一年,AI在棋牌、醫(yī)療、推理能力等方面超越了人類,還學會了駕駛無人機、幫助科學家進行量子力學實驗設計等。撲克一直被認為是機器難以攻克的游戲,但在去年1月,卡內基梅隆大學開發(fā)的人工智能系統(tǒng)Libratus在賽程為20天、12萬手牌的比賽中擊敗了四名世界級的撲克玩家。
圍棋方面,在5月AlphaGo以3:0擊敗柯潔后,谷歌的Deep Mind并沒有停下腳步,10月,Alpha Go Zero用更低的處理能力發(fā)現(xiàn)了此前人類和機器從來沒有想到的戰(zhàn)術,而且在三天之后就擊敗了它的“前輩”;12月,Alpha Go Zero再進化,通用棋類算法AI Alpha Zero問世。
AI可以產(chǎn)生自己的“子AI”
2017年5月,“谷歌大腦”(Google Brain)的研究人員宣布研發(fā)出自動人工智能AutoML,該人工智能可以產(chǎn)生自己的“子AI”系統(tǒng)。
這個新生成的“孩子”名為NASNet,可以實時地在視頻中識別目標,正確率達到82.7%,比之前公布的同類AI產(chǎn)品的結果高1.2%,系統(tǒng)效率高出4%。為了應對AI的迅猛發(fā)展,谷歌Deep Mind還在10月成立了倫理與社會研究室,專門研究人工智能帶來的社會倫理問題。
AI展現(xiàn)音樂素養(yǎng)
2017年6月,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音樂科技中心開發(fā)出的一款名為Shimon的機器人,會彈奏木琴,并能實時分析音樂,配合人類演奏,還能即興獨立創(chuàng)作樂曲。7月,瑞士EPFL研究大學開發(fā)的深度人工智能作曲家在聽了2000多首歌曲后,能準確預測歌曲中50%的音符音調和80%的音符時值,可以制作出不同音樂流派的原創(chuàng)旋律。
不僅如此,美國歌手泰琳·薩頓(Taryn Southern)和人工智能音樂軟件Amper Music共同完成音樂專輯《I AM AI》。一個Dadabots的AI還發(fā)行了金屬音樂專輯。
AI會編故事了
麻省理工學院的媒體實驗室在萬圣節(jié)前夕推出一個AI系統(tǒng)“雪萊”,以深度學習法為基礎,通過掃描和閱讀論壇網(wǎng)站Reddit,收集并學習如何寫鬼故事,網(wǎng)友還可以和它一起創(chuàng)作。
12月,一家人工智能公司Botnik Studios利用AI給《哈利·波特》續(xù)寫了三頁新故事,他們制作了一個叫做‘預言鍵盤’的算法,這個算法可以根據(jù)已經(jīng)輸入的內容來猜測接下來會出現(xiàn)的內容。AI創(chuàng)作的小說題目是《哈利·波特與看起來像一大坨灰燼的肖像》,里面有不少異想天開的情節(jié),比如懷孕的伏地魔、羅恩嘗試吃掉赫敏的父母等。
AI展露溫情的一面
據(jù)《連線》雜志報道,記者詹姆斯·維拉赫斯(James Vlahos)在父親患肺癌后,用錄音筆將他和父親的寶貴故事記錄下來,并整理成長達九萬多字的文字稿。隨著父親生命在漸漸衰弱,詹姆斯開發(fā)并完善了一個名為“dadbot”的聊天機器人,能夠以問答和閑聊的形式,再次聽到父親的聲音,以另一種方式讓父親永遠留在身邊。
2017年9月,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開發(fā)了一款臨終關懷機器人,與臨終患者聊天,了解他們的治療進展、藥物和運動情況,機器人還為臨終患者的葬禮計劃、遺囑和精神問題提供指導,甚至還有冥想課程,幫助引導人們接近生命的盡頭。
AI正在搶走人類飯碗
2017年,對于“人工智能取代人類工作”的擔憂聲不絕于耳。即使是霍金,也表達了他類似的擔憂。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fā)布報告稱,到2030年,機器人將搶走4到8億人的飯碗,相當于當前全球勞動力總量的1/5。
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報告顯示,到2027年,自動化將會減少17%的工作崗位,但會創(chuàng)造1490萬個新工作崗位,風險最大的行業(yè)是建筑和采礦、工廠產(chǎn)品生產(chǎn)、辦公室助理和銷售人員。在中國市場,AI人才缺口可達百萬級,相關領域的研究生畢業(yè)生年薪可達50萬元。
(原標題:去年AI都干了啥?盤點人工智能在2017的重大進展)